少年罹患骨肉瘤 医生术前精准“定制”身高
“商医生,我今年拿到奖学金啦!我近来身体一切都好,谢谢您!”在医院第七骨科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病房主任商冠宁门诊,今年大二的小博(化名)激动地说着。
8年前,那时只有12岁的小博刚上小学六年级,有时会觉得左侧膝关节下方隐隐作痛,起初小博妈妈以为就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常有的“生长痛”,没有在意。然而事情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小博逐渐觉得疼痛越来越重,甚至到了影响入睡的程度,于是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是骨肿瘤,建议尽快到上级医院就诊。经多方打听,小博一家慕名来到我院就诊。
商冠宁发现小博左侧胫骨近端有一个肿瘤病灶,而且很可能是恶性的,需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肿瘤性质。穿刺病理结果回报为骨肉瘤。小博的情况还可以积极保肢,手术需要将肿瘤侵袭的骨骼和膝关节完整切除,之后安装假体重建缺损的骨骼及关节。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小博才刚满12周岁,正值生长发育期,安装假体后,他的左腿生长发育将严重受限,而右腿仍会正常发育,这就会导致两腿高度相差甚远,未来走路的步态将受到极大影响。商冠宁详细询问了小博及其父母的身高,随后根据小博的年龄、预期成年身高、肿瘤侵袭范围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精准化的肿瘤型可延长定制型假体,这种可延长假体的长度是可调节的,只需在小博长高到一定程度后再次手术将假体延长至两腿高度相同的长度,这样在生长发育期间就能实现在高度上“助力”左腿“追上”右腿。
首次治疗结束后,小博每年定期复查,在他14岁和17岁时进行了两次假体高度的调整,从而使其在治疗后的8年间两腿高度的差距始终控制在2至3cm内,满足了小博正常的生活和社交需求,从而避免了遭到他人异样的眼光,这对于保证小博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跨越8年的奔赴,如今小博已成长为一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并考入了重点大学,腿上的“肿瘤”已彻底被打败,没有出现复发和转移迹象。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商冠宁精准预判了小博身高的变化,在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将假体延长5cm后,小博左右两腿的高度完全一致,步态非常正常。
骨肉瘤是什么?
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病,其发病率较低,约为百万分之三。骨肉瘤专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10至25岁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大多发生于膝关节或肩关节周围,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迅速,发生远处肺部转移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有啥症状?
骨肉瘤的早期表现很隐匿,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和局部软组织肿块,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以及体重明显减轻等症状。
1.疼痛:骨肉瘤患者早期多为间歇性隐痛、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疼痛尤为明显,休息、制动或服用一般止痛药缓解不明显。
2.肿块:当肿瘤组织肆虐生长侵犯临近软组织时就可能会出现局部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摸起来呈中等硬度并伴有十分明显的压痛。局部皮肤温度可能升高,甚至可摸到波动或血管杂音。
如何诊断?
规范化的骨肉瘤诊断都要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原则。医生首先会依据查体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骨肉瘤的可能性,如可疑为骨肉瘤则需进行病理活检,即手术切取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病理是骨肉瘤诊断的“金标准”。
如何治疗?
目前,临床上最为推荐的是“三明治”疗法,由术前新辅助化疗、保肢或截肢手术、术后化疗三部分组成,还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治疗周期大概在8至10个月。
1.术前新辅助化疗
患者一旦确诊患有骨肉瘤,需尽早开始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通过化疗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为患者保肢增加机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年人化疗敏感性较差,可能会考虑不应用新辅助化疗而直接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目前大多数的骨肉瘤患者是可以保肢的,通常医生会将肿瘤瘤段完整切除并安装肿瘤型人工假体的方式来进行保肢手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骨肉瘤患者有了更好的手术方案选择。相对于传统的组配式假体,3D打印假体可针对每名患者不同的病变特点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切除和高匹配度重建,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3.术后化疗
患者术后还需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辅助化疗,以进一步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在化疗结束后需要听从医生的安排规律复查。高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是骨肉瘤重要的两个肿瘤学特征,定期随访的目的就是通过局部和全身的检查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并且在随访期间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
专家提醒:
“如果孩子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在休息时、夜间睡觉时出现疼痛要格外警惕,不一定是生长痛,还可能是骨肉瘤!另外,家长应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变化,对无意中触摸到的体表包块,不论大小与否、疼痛与否,勿以‘包’小而不为,都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商冠宁表示,“确诊了骨肉瘤并不意味着生命走向终点。随着各类创新药物及尖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规范的治疗可使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70%,保肢率更是超过90%。绝大部分患者都可通过保肢手术来恢复肢体功能。因此患者不必谈‘瘤’色变,更不应失去对生活的期望!”
第七骨科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病房 / 商冠宁 李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