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医院内镜诊治中心孙思予教授因其在以超声内镜为核心的创新诊疗体系的建立方面的突出贡献,获2024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主要奖励年龄在59周岁以下,在医学、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工作者。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每年评选1次,每次评选4~6名获奖者。
孙思予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卓越贡献者,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诸多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30年来,孙思予带领团队在临床、科研、教学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极大推动了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
建立的以内镜超声为核心的诊疗体系,使消化内镜医生的诊疗范围从粘膜拓展到浆膜,从胃肠道壁内到壁外,从胃肠管腔进入毗邻管腔,把消化道变成一条人体的检修管道。成果中多种原创性技术使许多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得到更微创、精准、经济的治疗。相关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成功开发出国产首台电子环扫、线阵以及小探头超声内镜全系列产品。所研发的新一代超声内镜系统针对线阵超声内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优化,能够实现更精准的病变定位和诊断。通过精确控制穿刺操作,大幅提高了活检样本的获取率和质量。大管道设计允许在内镜管道内同时进行多器械操作,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创办本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Endoscopic Ultrasound并担任主编。该杂志被SCI及Web of Science核心库收录,近5年影响因子稳定在4.5-5.628之间,为中科院1区期刊,在中国消化类杂志中排名第1。
开展各种EUS手术达万余例,手术成功率超过95%,危重症病人死亡率不足1%。积极撰写专著5部,其中英文版专著面向全球发行,成为国际内镜超声学会和亚太内镜超声工作组的官方培训教材。连续26年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累计培训学员五千余名,指导亚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6家医院开展相关技术,培养了多名国外博士后,多次在国际上用中国制造的内镜设备进行技术演示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