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来自南方的孕妇在长白山景区旅游期间出现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初,患者在吉林延吉接受治疗,无奈病情急转直下,随着病情迅速恶化,患者被紧急跨省转运至我院进一步治疗。在第一急诊科抢救期间,患者进展为呼吸衰竭,医生随即为患者进行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在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后,患者被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这是一种对众多抗生素耐药的“超级细菌”导致的难治性感染,且社区菌株较院内菌株相比,毒性往往更为强烈,病情凶险,致死率极高。重症医学科臧彬教授、刘振宁主任、吴兴茂副主任迅速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涵盖了针对CA-MRSA的联合抗生素治疗、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下的呼吸支持、血液动力学监测和针对性的并发症干预治疗。
尽管使用了多种强力抗MRSA药物,但长时间的培养结果显示MRSA依然存在,并且患者的氧合逐步恶化,俯卧位通气及单纯呼吸机治疗已无法改善患者的氧合。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迅速为患者建立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系统,这为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为肺脏提供了休息的平台,防止高条件呼吸机造成继发性肺损伤。
但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新的状况,包括气胸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肺功能和凝血系统,对她的生命造成了重大威胁。第三胸外科病房医生纪子钊、柳庆邯紧急为患者进行了胸腔闭式引流,及时处理了气胸,防止患者肺部进一步损伤的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更显复杂,考虑到患者ECMO管路的抗凝需求与有创操作的出血风险并存,治疗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需要精细平衡凝血和抗凝状态,科室联合输血科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18天的不懈努力,患者的肺功能终于得到恢复,成功脱离了ECMO治疗,并在第28天成功脱离了呼吸机。经康复训练,患者全身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治疗一个月后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 / 刘振宁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