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春节是团聚和陪伴的象征,但对医护人员来说坚守岗位才是他们多少个新春不变的旋律。在这万家灯火的背后,他们肩扛责任担当,守护生命健康。
南湖院区 医者仁心践行救死扶伤誓言
救人如打仗,急诊抢救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春节的急诊比平常更为忙碌,医护人员心无旁骛地与突发状况抗衡。
“大夫,快帮我看看,刚胸闷憋气,这会疼的厉害!”
“胸闷胸疼多长时间了?以前有什么病吗?家里人有冠心病吗?吸烟吗?别慌,先给你做个心电图。”
大年初一,南湖院区第一急诊科各种轻重疾病患者接连不断涌进。
值班医生张荣说:“逢年过节都是急诊科最忙碌的日子,既然选择了急诊,就坚守岗位。”
从事医疗工作32年的王煜,在急诊岗位已有19个年头,几乎每年春节她都在急诊急救的第一线,今年也是一样。工作十七年的陈良宏基本每个春节假期一半时间都在单位,今年是他工作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急诊室、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陪一陪父母、吃一顿团圆饭是他们最简单、朴实却又奢侈的愿望。
令王煜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春节,还没来得及感受欢乐气氛,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急诊科医护人员放弃休假,面对未知的疾病挺身而出,共接诊急诊患者万人次,其中急诊发热患者8千人次。他们克服诸多困难,成为疫情防控中坚不可摧的中坚力量。
滑翔院区争分夺秒牢记守护健康使命
新春佳节,各种吃出来的“节日病”数量上升。饮食不节、饮酒过度等导致胃肠道疾病找上门。
大年初一,与喜庆的节日气氛不同,滑翔院区第二急诊科里弥漫着严肃而紧张的气氛。
午饭时间刚过,救护车送来了一位已经昏迷的中年男性。时间就是生命,送达医院后,正在值班的医护人员迅速向患者围拢。补液、监护、吸氧、抽血、化验、检查、影像分析……一系列的操作有条不紊,患者最终诊断为重症胰腺炎。经过准确诊断和及时救治,患者生命健康终无大碍!
“每年过年都有几个胰腺炎、胃肠炎的患者。”值班医生郭峰建议,“老人和孕妇吃东西需要格外注意。每顿饭少做一点,不要总吃剩菜,冰箱不是万能的。”
今年是郭峰工作的第16年,他的儿子已经12岁了。同样身为人父的还有工作20年的王林。每年过年他们听到孩子问的最多的一句话都是“爸爸,今年能在家过年吗?”
和他们一样,许多医务工作者也是父母,每每面对孩子们的期盼总觉得亏欠很多。但在工作需要的时候,他们又总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于他们而言,聚少离多已成常态,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忙碌换来他人的希望,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他人的健康。他们化身生命的守护者,无论病情多么紧急,始终保持着高超的技术和专业的水平,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正是他们的付出,守护了更多家庭的团圆。
沈北院区 甘于奉献彰显医者责任担当
“现在感觉怎么样?头晕有没有缓解?”除夕值班医生柳英杰关切询问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
今年是她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两人很少能够同时休息,大多数的节日都是和同事一起度过,“身为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看着患者恢复健康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一起值班的还有入职仅半年的医生张海怡,这是她正式工作后第一次春节值班,她时不时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量量血压、测测血氧饱和度,“有点想家,但更多的是紧张,看着患者们生命体征平稳,我体会到了一名医生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护新生力量奋战在春节一线,他们也许稚气未脱,但却能马上进入职业角色,年轻的肩膀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拥有扛起责任的力量。
时钟缓缓转动,悄无声息地提醒着新年的到来。这一刻,他们无疑是渴望与家人团聚的,但当救护车声响起,他们的心里就只有治病救人一件事。这个春节,他们在急诊室度过,为生命健康“守岁”。
三个院区急诊科,除夕和初一平均每个白班共有近20位医生、50多位护士值班,夜班共有10多位医生、40多位护士值班。此外,每班还有20多名硕士生及规培人员。他们步履匆匆,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患者,时刻保持着应急状态,24小时为生命护航。
“2月9日急诊量732人次,2月10日急诊量895人次。这两天抢救室共新入154人,急诊留观重症患者35人,急诊手术8人,收住院41人。”急诊科负责人、第一急诊科主任李铁刚说,“我们会尽己所能地守护大家的健康,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春节在岗的急诊医护人员中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有第一次加入值班队伍的“新鲜血液”。去掉医生的称呼,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希望在春节与家人们团聚的普通人,但自他们选择这份职业那天起,就承担起医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个春节以及每一个这样的假日,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却用汗水和奉献守护着万家安宁。他们是盛京医院无数医护人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