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辽英才计划”评选中,汤艳清获教学名师,孙思予、刘春峰获杰出医学名家,刘彩刚获领军人才,李雷、秦晓松、黄瑛获领军医学名家,李铁刚、杨妮获青年医学名家。
周华当选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菅凌燕当选中国药师协会药物治疗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跃辉当选副主任委员。
曹志强当选中国性学会妇幼保健男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柳达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富建华当选辽宁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乔宠当选候任主任委员、魏军当选副主任委员、张丽娟(第六产科病房)当选青年副主任委员。
商冠宁当选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三届骨肿瘤与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炜嵩当选副主任委员、陈挺当选常务理事。
谭季春主持的《自体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关键技术及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中华医学会“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填补了我国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临床应用数据空白。
张宏、张大庆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聘请为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姜艳当选辽宁省护理学会第一届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关丽丽当选委员兼秘书;肖适崎当选辽宁省护理学会第九届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诗尧当选辽宁省护理学会第一届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首批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
小儿呼吸内科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科学专科能力建设工程呼吸专科培训基地称号。
医院获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
医院护理团队6个品管圈圈组分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指导、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多维工具)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第二急诊科护理单元获急诊专场一等奖,连续六年蝉联第一;手术室护理单元分获RCA专场一等奖、全国三级医院综合专场二等奖;第二康复科第二护理单元获HFMEA专场二等奖;第四肿瘤内科头颈胸部肿瘤二病房获课题研究型专场优秀奖;眼科病房获问题解决型专场优秀奖。
在辽宁省护理学会第七届护理创新发明展示评审中,范玲的学术论文《Association Between Passive Smoking and Menstrual Discomfort: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571 Non-smoking Chinese Nurses》、张博泉的学术论文《洗胃管路固定装置的改进及应用》分获潜力无限论文奖,杨凡的学术论文《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减轻足月新生儿肌内注射疼痛》获优秀论文奖;张尧(第一、第三内分泌科病房)的创新发明项目《一种呼吸科护理诊断检测呼吸装置》获卓越作品奖,吴慧颖的创新发明项目《数字化医疗废液收集装置》获创新作品奖。
由刘浩蒂、刘畅(病理科)、宋一晨、杨莹(第二血液内科病房)组成的MDT团队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主办的全国影像-临床多学科团队病例大赛第三名。
妇产科代表队获由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省际联盟、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省际联盟”2023年第三届住培大赛第二名。
刘彩刚在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上作《大数据赋能精益运营管理-专科专病精细化管理》专题演讲,王韫秀增补为专委会委员。《“小绩效”薪酬改革撬动精益运营管理高质量发展》案例获《中国医院院长》杂志2023年度第四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运营绩效管理-卓越实践”案例奖。
医院参赛选手在由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辽宁省总工会主办的辽宁省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省级决赛中斩获包括个人一、二、三等奖以及单项奖等15个奖项。其中蔡清、庞丽、姜宁(眼科)三位选手获各自赛道的一等奖。
医院获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红十字会主办的首届辽宁省大学生急救技能竞赛总决赛“医学组”团体一等奖,指导教师、第一急诊科韩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医院获健康报社地方宣传先进集体。
药学部志愿服务队获评沈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李子建、李琳(皮肤科)获评沈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